-
2022-03-28 【轉載】觀念平台-揭露投資組合碳排放情形推動落實責任投資
【轉載】觀念平台-揭露投資組合碳排放情形推動落實責任投資
臺北大學商學院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特聘教授池祥麟
轉載來源:Yahoo!新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2年初,分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全方位引領臺灣各機構及投資人面對永續發展轉型的挑戰,對於我國永續發展的正面影響相當值得期待。
如何有策略及步驟地推動臺灣產業永續發展,一直是各界所關注的重要議題,而自金管會近期所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可以發現其內容已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按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溫室氣體直接與間接排放量之盤查與查證,期能協助企業及早因應訂定其減碳目標並按部就班地達成;另企業應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或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與機會評估,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策略,由董事會由上而下督導永續發展推動情形等,透過具體措施引導臺灣企業揭露上述碳盤查相關資訊。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逾40國,所排放的CO2占比超過七成,顯然減碳號角已在排碳大國間響起,當然,這也是臺灣的目標。淨零排碳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在這明確的道路上產業勢必得轉型升級,企業永續作為原本就具有無形資產的特質,亦即轉型風險所帶來的財務影響雖不免遭遇短期陣痛,然長遠來看對於總體經濟發展與企業價值提升仍舊利大於弊,為減排所開發的新技術,可帶動市場投資與就業機會,並替金融產業開創新商機。
在輔導企業揭露碳盤查相關資訊,協助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後,在近期金管會所發布的政策中,更看到了強化ESG基金商品資訊揭露的具體措施,期望透過買方的力量,給予落實永續經營之企業更多的力量來面對轉型的挑戰。雖說國內對應減碳之金融服務,目前尚處萌芽階段,但在金管會對於企業、證券期貨業與金融業的相關要求措施之下,如果能再搭配政策鼓勵與支持,相信將能驅動產業端的減排、負碳技術創新,加快我國淨零腳步。
另於企業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金融資源,亦會隨著各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以及政策配套而漸趨健全與逐步落實,如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永續商品資訊揭露要求等,皆可落實在責任投資的過程。
推動落實責任投資,除了機構法人之外,一般投資人亦可積極參與。集保結算所已建置「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提供國內發行公司國際標準的ESG績效指標,以及四大國際ESG評分資訊 (FTSE Russell、 ISS ESG、MSCI、Sustainalytics);其次,國內亦已經有學術機構與組織建構兼顧國際永續趨勢與本土特性的ESG績效評鑑指標。
此外,就習慣透過共同基金理財的投資人,集保結算所基金資訊觀測站另有提供「環境、社會及治理基金列表專區」(ESG基金專區),對外揭露ESG基金名稱及永續投資重點相關發行資訊,包括ESG基金之永續投資目標、衡量達成該目標之指標、投資策略與方法、盡職治理參與及其他重要資訊等,讓投資人得以在進行永續投資時能查詢攸關資料。
要了解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僅關注其碳盤查相關資訊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量投資人對積極面對氣候風險之企業的投資意願,透過資本市場與主管機關政策的協助,企業才能在持續變化的金融環境中保有競爭力和彈性。目前已有多個國際倡議或規範,要求機構投資人揭露投資組合碳報告,而機構投資人主要碳排放來自於投融資組合中企業的排放量,若機構投資人對於其投融資部位能充分發揮影響力,更將有助於促進公司進行低碳轉型。其實,揭露碳排放情形僅是推動落實責任投資的第一步,相信在永續投資觀念逐漸落實下,永續發展的優質企業或投資商品將能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投資的重要主流之一。
刊登時間:2022-04-18 13:51:06
-
2022-03-17 【轉載】觀念平台-證券期貨業ESG升級 建構永續金融
【轉載】觀念平台-證券期貨業ESG升級 建構永續金融
黃啟瑞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計畫主持人
轉載來源:Yahoo!新聞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發生頻繁,永續議題備受關注。近兩年更因COVID-19疫情肆虐,凸顯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簡稱GSIA)調查,2020年全球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簡稱SRI)金額已達到35.3兆美元,較2018年增加15%,永續投資占總管理資產比例近36%。
根據國泰金委託贊助國立臺北大學的《2021年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調查,2020年臺灣SRI投資金額為17.6兆新台幣,永續投資比為37%,略高於全球平均,其中,投信投顧業的SRI成長最快速,年成長率達109%。
在永續治理與ESG資訊揭露方面,目前國內金融業中仍以大型金控、銀行、保險業較為完善。為健全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金管會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以下簡稱:轉型策略),協助證券期貨業順利轉型,辨識風險與機會,及市場定位與商機,以提升整體證券期貨業之國際競爭力。金管會順應國際潮流,因勢利導統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及集保結算等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及三大產業公會力量,共同協助金管會推動我國證券期貨永續發展。本轉型策略宏觀具體,以三年為期,從今(2022)年起到2024年,訂定「完善永續生態體系」、「維護資本市場交易秩序與穩定」、「強化證券期貨業自律機制與整合資源」、「健全證券期貨業經營與業務轉型」、「保障投資交易人權益及建構公平友善服務」等五大目標,建置3大推動架構、10項策略及27項具體措施,提供證券期貨業者具體的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
首先,在治理上,要求按季提報董事會永續發展與ESG執行成效;訂定短、中、長期政策及各年度具體措施,也要求落實董事會及經營管理階層之問責制度;全面強化資安防護能力,並逐步推動設立適當之功能性委員會。其次,在推動上,承銷及財務顧問業務需輔導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落實各項永續發展及ESG推動方案;自營、投資、基金及全權委託業務需建立自律、提升誘因與獎勵及強化監理機制,如發行追蹤ESG指數的ETN、基金、槓桿保證契約等,可以列入永續金融評比加分項目;經紀、財富管理及基金銷售業務則需落實公平待客及強化銀髮族與身心障礙等特定族群之投資人保護。
換言之,證券商及期貨商部分,將強化自行買賣股票或期貨交易時的內部作業流程,無論內部或外部蒐集資料,或是與公司議合及回應的執行結果等,都要將ESG納入投資考量。而投信基金及全權委託部分,則參考國外規範,研訂投信業ESG投資與風險管理作業流程指引。最後,在揭露上,將參考TCFD強化證券期貨業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能力,並推動官網設立永續專區、編制永續報告書、揭露碳盤查以及ESG基金商品資訊,以完善證券期貨業資訊揭露管道及對外溝通。
對規模較小、ESG起步較晚的業者或許會感受到壓力。業者如能有效執行永續轉型策略,將有助於掌握龐大的永續商機。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推動淨零碳排。例如,蘋果公司承諾在2030年,其供應鏈與產品實現100%碳中和。國內上市櫃公司未來勢必要推動淨零碳排,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國際大廠訂單。證券期貨業則必須要清楚客戶及投資人的需求與商機所在,以協助客戶了解市場脈動,提供即時的輔導與諮詢,此外,投信發私募基金投資綠電等也有不少商機。規模較大起步較早的業者或已大致完成策略內容,規模較小或ESG起步較晚的業者可觀摩學習國內的ESG典範業者,並依照轉型策略內容循序漸進、積極推動執行。
轉型策略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相互呼應,使我國金融資本市場與產業碳盤查、減碳等作法相互配合,讓永續工程推動上更有層次。為因應2026年歐盟要對供應鏈碳排課碳稅,金管會今年3月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定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163家鋼鐵、水泥業上市櫃公司,應在明(2023)年完成第一階段的碳盤查與揭露,並於2024年完成查證。全體上市櫃個體公司則在2026年(合併報表子公司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以應對自2023年開始申報,2026年正式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制度(CBAM)。若均能落實,國內上市櫃公司就能超前部署,在2026年歐盟課稅前完成碳盤查工作。
「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與普世價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剛在去年底落幕,各國皆已做出淨零碳排承諾,臺灣也宣示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現在正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也帶動金融、證券市場新興商機浮現,為進一步接軌國際,證券期貨業者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證交所近年來在積極推動永續資本市場上,從「營造企業永續發展生態系」、「強化企業永續資訊揭露」到「完善公司治理文化」,由廣至深帶動資本市場中的企業、投資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良性互動,創造經濟、環境、社會三贏,已獲初步成效。展望未來,金管會與證券交易所領頭的證券周邊單位,一起建立溝通與協調管道、建置自律機制並整合產業資源,共同促進證券期貨業者永續發展,以全面強化提升國際永續競爭力,順利打進國際盃。同時,證券期貨業發揮對被投資公司的ESG正向影響力,帶動整體產業落實節能減碳等永續管理作為,將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產生莫大助益。
刊登時間:2022-04-18 14:00:18
-
2021-06-03 【轉載】永續經營大趨勢論壇/黃啟瑞:兩個方法防杜「漂綠」
【轉載】永續經營大趨勢論壇/黃啟瑞:兩個方法防杜「漂綠」
轉載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永續議題已成為趨勢,卻不時冒出企業、基金「漂綠」、「漂永續」的疑慮。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黃啟瑞表示,杜絕企業或金融產品「漂綠」行為,要從兩大面向著手,一是需要政府修復永續投資相關規則,制訂全球適用、統一的法規,二是透過揭露遏止。
黃啟瑞指出,2020年歐盟委員會行動方案新增的《分類規範》(Taxonomy Regulation)與2021年3月10日剛上路的《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可使金融市場有規則可循,透過統一標準去揭露和審視ESG的落實程度。
《分類規範》明確定義環境永續的六大目標圖,包括減緩氣候變遷、氣候變遷調適、保護海洋和水資源、轉型為循環經濟、汙染的防治與控管、保護與重建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為符合分類法,資產管理者須披露其在分類法相關活動中管理的基金資產比例,以確保投資者將資金適當地用於「綠色」項目,除建構綠色指標外,也能減少混水摸魚的漂綠基金。
據晨星資料統計,歐洲3,196支永續基金中,至少有250檔傳統基金產品陸續被重新包裝為永續基金。隨著愈來愈多基金披上「永續」外衣,SFDR規範,在歐洲銷售的基金,若將ESG納入投資流程,必須在產品層面詳細揭露ESG資訊。揭露項目有三,分別是永續性風險政策、不利的永續性影響、產品級別揭露。
黃啟瑞認為,為永續基金分類的最大好處在於建立一致性與可比性,協助投資人在五花八門的ESG基金中,做出梳理與分類,進而拒絕自我漂綠的金融產品。
對於台灣基金產品管理,黃啟瑞表示,金管會證期局初步是規劃師法香港的綠色與ESG基金揭露準則,7月起對國內投信發行ESG相關主題基金採取更明確的新審查標準。現行基金投資標的大部分偏重「公司治理」,而環保、永續、企業社會責任的比重偏低,未來應強化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準或指標,如碳足跡、企業獲利來自綠色或ESG比重等。
刊登時間:2022-04-18 13:59:37
-
2020-11-06 【轉載】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氣候變遷 凸顯普惠金融重要性
【轉載】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氣候變遷 凸顯普惠金融重要性
工商時報 孫彬訓、朱漢崙
轉載來源:工商時報
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指出,以疫情來說,台灣管理相當好,但對其他國家的衝擊很大,而疫情從學術界來分析,不會只是一個事件而已,未來氣候變遷下,類似疾病可能不斷發生,因此要持續關注氣候變遷議題。
氣候變遷讓社會弱勢底層更容易受傷,且更不易復原,更加劇經濟不平等。在這發展之下,氣候變遷不單單只是綠色金融,而是氣候變遷的社會衝擊凸顯出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普惠金融不只是把錢借給中小企業,或是錦上添花,須往社會弱勢底層延伸,並維持獲利能力。
他強調,責任銀行原則(PRB)是2019年在聯合國大會,由49個國家共130家銀行所共同發起,背後代表著47兆美元的資產。銀行若能符合PRB,PRB便能協助銀行讓商業策略與對社會期待目標能夠一致。
銀行想要持續增加對於社會與環境正面影響,同時減少負面評價,就必須能夠確認並評估其對於經濟、環境、社會所產生風險與影響,納入其策略、投資組合與交易的策略中,並設定的目標。
國際研究發現,企業在ESG更好,財務績效也會更好,好的ESG才會有好的EPS。華南金控企業慈善每年投入近8,000萬元,非常用心,建議可制定慈善活動的KPI,並導入如LBG模式衡量公益活動對公司的營運與財務效益。
刊登時間:2022-04-18 13:48:57
-
2020-08-26 【轉載】池祥麟: ESG做得好 股價可打敗大盤
【轉載】池祥麟: ESG做得好 股價可打敗大盤
轉載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
ESG投資風潮日盛!投資機構對於企業發展,重視的不再僅僅是EPS,更重視ESG表現。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以學術界的嚴謹研究發現,美國股市中若以員工滿意度高的前百大公司組成投資組合,其風險調整後報酬可連續打敗大盤54個月(4年半)!在台灣則可看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WSVI的表現,也有此趨勢,ESG投資已蔚為風潮。
池祥麟表示,一家企業ESG的表現是會影響其獲利能力的。ESG長期表現好的企業,可發現其股票報酬率較高、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較低、資金成本較低、利害關係人對於公司的信任度較高、財務分析師更能準確預測公司未來的財務績效。
池祥麟指出,社會大眾對台灣企業的ESG表現不必妄自菲薄,台灣企業ESG表現在新興市場中數一數二,在全球也名列前茅。2019年道瓊永續股價指數裡的世界指數成份股,台灣入選家數15家在全球排第7名,在新興市場指數中台灣有22家企業入選更是排名第一。
儘管台灣企業表現不錯,但據臺北大學歷時多年的評估研究下發現,ESG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池祥麟進一步解釋,有許多企業揭露不完整,公司有做ESG但卻沒公布;有些企業雖有揭露ESG,但卻虛偽不實、言行不一、隱惡揚善,以ESG為名行自肥之實。
池祥麟指出,ESG揭露不實的狀況全球都有發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國福斯汽車排廢造假案,福斯花了幾百萬美元在宣傳公司在永續、ESG上做得多好、多環保,然而卻爆發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查獲,其在美國銷售的車輛,發動機控制器都植入了特殊軟體,以規避官方檢驗,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十至四十倍,事件爆發後股價應聲下跌。
池祥麟認為,ESG的推動必須三方推動,包括企業端(被投資企業)、投資方(金融機構)與政府。他指出,一、對金融機構、機構投資人來說,要有能力辨別公司揭露的ESG真偽,才能把資源配置在好的公司、鼓勵好企業、制約不好的企業。二、要有企業永續評比、研究報告,讓好公司大家都知道。 三、政府推盡職治理守則,股東議合(shareholder engagement),協助公司ESG轉型,掌握公司ESG的真實情況,當一家企業ESG表現不好的公司因此改善其ESG,對社會是很大正面影響力,對投資方來說,也可從ESG端來達到預警功能,成為未來投資決勝關鍵。
池祥麟指出,大家常會探討,到底企業該賺了錢再做ESG、還是做了ESG才會開始賺錢?十年下來發現,「好企業會有好報」,ESG做得好的公司才賺錢。舉例來說,金融機構必須符合赤道原則、按該原則放款,有些金融機構會簽了後真的執行,有些則沒有,所以投資人也要學習判斷真偽,要鼓勵這些真正落實ESG的企業。
面對現在全球股市來到較高水位,池祥麟認為ESG投資更顯重要,因為ESG做得好的公司相對抗跌。臺北大學商學院獨創的SEED評比架構涵蓋社會、經濟、環境與揭露四大面向,超過300個題項,所有題項都採用國際評比架構並具有本土特色的指標,而且企業被裁罰是否有揭露、改善也會納入考量,因此編制出的指數在考量風險後的投資績效全面優於大盤與其他指數。
刊登時間:2022-04-18 13: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