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10-07 2023 第六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報名開放中——全球變革中的加速轉型 報名開放中
2023 第六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報名開放中——全球變革中的加速轉型 報名開放中
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面對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生態環境惡化、發展中國家應對能力不足;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關乎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因應國際社會及全球企業積極應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巴黎協定,推動致力責任投資與永續發展領域。自2018年起每年由永續發展目標聯盟(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SDGs)總策劃、台灣永績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執行特邀集國內產官學研機構共同辦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GCSF),旨在連結台灣各界學術研究脈絡、最新趨勢,並與國際社會交流,落實永續教育並掌握企業商機。
活動類型與內容豐富,包括「全球企業永續獎」(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wards, GCSA)暨「台灣企業永續獎」(Taiwa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wards, TCSA)頒獎典禮、特邀嘉賓永續高峰會,以及合辦單位共同舉辦超過20餘場工作坊、年會、學術論文分享、成果發表、決賽評選及專題分享。
本年度 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於 112年11月14日(星期二)至17日(星期五),假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行,主題以「全球變遷中的加速轉型」(Accelerating Transition in Global Change)。期盼藉此國際盛會,讓與會來賓瞭解國內外SDGs、ESG及國家淨零施行的績優作為和運作模式,不僅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領導者,更透過世界級的舞台,讓世人見證臺灣各領域的最佳永續實踐。
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
event/2309080537227340200640 聯絡人:陳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66410
刊登時間:2023-10-07 09:52:46
-
2023-08-14 【Call for Paper】2023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2023 GCSF)
【Call for Paper】2023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2023 GCSF)
2023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2023 GCSF)
Accelerating Transition in Global Change
November 16, 2023
The Grand Hotel, Taipei, Taiwan (R.O.C)
“2023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2023 GCSF)” will be held in Taipei, Taiwan on November 16, 2023. It represents a valuable occasion to discu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by bringing together practical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theme of 2023 GCSF, “Accelerating Transition in Global Change”, aims to lead business managers to the goal of being environmental-friendly.
The 2023 GCSF warmly welcomes all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event. The speakers will share their researches, approaches and innovative ideas on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We hope that the 2023 GCSF will provide a contribution to advancing and disseminating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world.
Call for Paper
You can submit a manuscript for an oral presentation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Submissions must be in English; 2023 GCSF will be held in English completely. Selected papers will also be forward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special issue – “Inclusiveness,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 of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BA, ISSN: 1025-9627), which is indexed in EconLit, EBSCO, ABI/INFORM and ProQuest. 2023 GCSF aim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earch for sustainable solutions through the following main topics: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Big data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Circular economy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performance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n banking and finance
Global strategies i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Green innovation. Green marketing
Green production. Green design
Green finance. Green accoun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ergy, resource,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planning & management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and planning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Submission Formatting
Please follow the 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formatting and citation guide.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should refer to the following submission formatting guidelines.A4 size paper. Single line space. Margins: 2.54 cm on the left and 2.54 cm on the right. Align left. No footers and headers allowed.
Fonts
Title: Times New Roman 14 bold.
Subtitles: Times New Roman 12 bold.
Text: Times New Roman 12.
First page (title page): Title of manuscript. Name(s) of author(s). Affiliation(s) of the author(s). E-mail address(es) of the author(s).
Second page: Abstract of maximum 300 words. Key words of maximum 5 words (under abstract).
Paper page limit: 20 pages, including all figures, tables and references.Submission Email
gcsf.submission@gmail.com (.pdf, .doc or .docx)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kindly reply to this email to let us know.Hosting Organization
2023 GCSF is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a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and 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TAISE).
Venue
The Grand Hotel Taipei
No.1, Sec. 4, Zhongshan North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10461, Taiwan (R.O.C.)
Important Dates
Full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September 15, 2023
Date of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October 2, 2023
2023 GCSF: November 16, 2023
Registration Fee
Registration fee of 2023 GCSF is free for all presenters and participants on November 16, 2023. (No meal service)刊登時間:2023-09-09 20:13:18
附件:附件1
-
2023-05-18 【活動報導】 「國泰金控」2023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
【活動報導】 「國泰金控」2023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
2023年5月18日,由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與國泰金控合作舉辦的「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投資你的影響力-成就永續大未來」於臺北大學舉行,邀請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執行長吳道揆、國泰證券副總經理趙行健與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特聘教授兼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蒞臨現場探討影響力投資議題,近200名學生共襄盛舉。
活動上半場,由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執行長吳道揆進行專題演講,藉由「營運、產品、投資、慈善」四大影響力來源與企業個案介紹,以深入簡出的方式向學子們分享何謂影響力投資。影響力投資打破過去執行社會影響力便須犧牲利益的迷思,提出雙底線架構,企業既可以創造利潤,也可以達到社會效力永續貢獻,最終用投資改變世界,在獲取相應的投資利潤下,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
下半場的專題座談,由座談主持人吳道揆執行長、與談人趙行健副總經理與池祥麟主任共同探討影響力投及與永續議題。趙行健副總提到:「ESG、永續、影響力投資、責任投資為大趨勢,如果跟不上趨勢,企業或個人都會失去競爭力。」強調國泰在永續上面的積極作為,在2020年觀察到台灣資本市場在個股ESG研究的缺口,就和台北大學產學合作,提供投資機構超過200家以上的ESG個股研究報告,於2022年更推出業界首創建置於國泰證券APP中的永續專區,讓廣大投資人能以簡明易懂圖像化的方式追蹤投資部位的永續表現,達成幫助更多人參與永續投資的普惠金融目標。池祥麟主任也以「兩全其美」與「美的循環」帶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ESG與企業獲利並非零和遊戲,企業執行ESG除了可提升自身獲利,也對環境具正面效益。臺北大學早在18年前就開始關注企業永續發展議題,開授一系列永續相關課程,並結合商學院、公共事務學院、法學院設立學分學程,目標培養跨領域人才。
論壇最後,在場學生提出疑問,「永續人才的定義是什麼?」對此,國泰證券副總經理趙行健也勉勵學生成為跨領域人才,除了修習專業課程外,考取永續相關證照、加入ESG社團、具備永續實務經驗...等皆是業界對永續人才是否具備永續能力的衡量方式,另也鼓勵學生培養溝通力、創新力、及具備世界觀等軟實力。
刊登時間:2023-06-06 14:40:00
-
2023-02-23 洞察趨勢 2022台灣企業ESG評等剖析
洞察趨勢 2022台灣企業ESG評等剖析
台灣永續評鑑2022年評鑑結果之分析
為滿足外界資訊需求,及考量ESG評鑑資訊應用、指數規則公開透明之立場,每年定期於臺灣指數公司官網公布「台灣永續評鑑」及「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評鑑結果,2022年評鑑結果已於2023年1月底公布於臺灣指數公司官網,期望藉此激勵企業重視環境永續,並實現金管會資本市場藍圖所欲達成「建立資本市場參與者共好共榮之生態環境」的核心價值。2022年「台灣永續評鑑」及「台灣永續評鑑一友善環境模組」評鑑結果詳見臺灣指數公司官網(https://www.taiwanindex.com.tw/investmentReport/index?count=25&year_range=&month_range=&category=4&keyword=)。
1.台灣永續評鑑8個等級之分佈情況
2022年「台灣永續評鑑」表現優異之前25% (AAA、AA與A等級),包含台達電、國泰金、台積電等共計165家上市櫃公司;分布於26%至60% (BBB與BB等級) 及61%至100% (B、CCC與D等級) 之上市櫃公司,則分別有196家及224家。
2.企業永續呈現進步趨勢,金融業與電子業表現較佳,服務業及製造業需要更努力
2022年評鑑結果相較於2021年,有54%受評公司ESG評鑑等級維持不變;30%受評公司至少進步一個評等;但是也有16%受評公司相較2021年至少退步一個評等。就四大產業而言,金融業與電子業A~AAA的家數比例最高,與去年一致,分別為51%與30% (如圖1)。
細究可能原因,金融業受到較嚴謹法規的管制,而且競爭最為激烈,需要思維如何從ESG表現頂尖群中突圍;電子業則是受到國際客戶供應鏈的要求。服務業及製造業表現相對較弱,特別是在環境面表現明顯較金融業和電子業差。
3.服務業及製造業該如何提升企業永續作為之績效?
本團隊建議加強於能源與氣候變遷、供應商及產品生命週期管理表現,例如:在能源與氣候變遷方面可依據 TCFD 辨識氣候變遷風險、建立治理架構、策略與風險管理,並揭露範疇一至三之碳排放量且設定減量目標;供應商及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面則可以訂定環境面供應鏈管理政策,並在遴選新進供應商過程中,考慮供應鏈環境面表現,且定期追蹤供應商執行情形及揭露成效。
4.提升ESG關鍵作為:供應鏈社會面向控管、環境系統與治理、能源與氣候變遷
從「台灣永續評鑑」結果可以發現,在社會面向,BBB等級以上的公司之供應鏈社會面向控管及企業公民與慈善明顯領先BBB等級以下的公司;在經濟面向,則是在風險及危機管理與ESG創新領先較大;而在環境面向,為環境系統與治理與能源與氣候變遷,領先幅度可達20-30%,如圖2所示,這也顯示出BBB等級以下的公司精進其企業永續作為表現的重要指引方向。
若進一步從整體次構面平均得分差異來看 (如表1),則可以發現投資級公司在供應鏈社會面向控管、環境系統與治理、能源與氣候變遷明顯優於其他公司,差異分別為31%、30%與27%,顯示BBB等級以上的公司在對於供應鏈的要求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上表現較佳且揭露也較為詳細;而在股東權益、董事會結構與運作、生物多樣性則是差異最小的3個次構面。股東權益及董事會結構與運作之表現差異較小,可能導因於公司治理評鑑提升公司對於公司治理的重視;就生物多樣性而言,則可能因為關注此議題的公司尚不多,故此次構面的差異較小。
最後,建議企業如欲提升環境面的永續表現,可從評估自身的重大環境議題開始,接著針對該議題設定目標、擬定具體行動方案、逐年檢視達成狀況,並將相關資訊充分揭露於公開資訊中,讓利害關係人與投資大眾知悉企業於環境永續作為的努力,在永續的道路上持續邁進,並同時提升企業長期價值而能夠兩全其美。
台灣永續評鑑績效評等:
「台灣永續評鑑」將評鑑結果分為8個評鑑等級 (如圖3),若ESG表現越好公司,評等會有越多的「A」,AAA表示所有受評鑑公司得分率的前5%;AA表示5-15%;A表示15-25%;BBB表示25-42.5%;BB表示42.5-60%;B表示60-77.5%;CCC表示77.5-95%;D表示95-100%,顯示評鑑具有鑑別力。
圖1、台灣永續評鑑-四大產業評等分配圖
圖2、ESG評鑑結果分析- BBB等級以上公司vs BBB等級以下公司
圖3、「台灣永續評鑑」績效評等級距圖
表1、BBB等級以上公司vs BBB等級以下公司-次構面平均得分率差異
臺灣指數公司簡介:
「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Index Plus Corporation, TIP)於2016年1月27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100%轉投資設立,為一專業指數資訊服務公司,專責指數開發、維護、授權及國內外合作等主要業務。本著「指數創新、加值創富」的策略願景,以及「全球視野、在地服務」的發展方針,「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將致力於提供更優質且全方位的指數及資訊服務,進一步滿足國內外指數化投資需求,協助臺灣資本市場商品創新,強化證券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我國被動式投資市場持續成長,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的新標的,增添台股市場動能,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競爭力。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簡介:
因應全球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國立臺北大學設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於企業永續之教學與產官學研究,獨創SEED企業永續評比系統,建立「台灣永續評鑑」模型,為我國領先投入ESG評鑑的學術機構。期望在台灣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促進資本市場能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與經濟發展,以保護地球環境,讓後代子孫持續擁有足夠生存所需之自然資源及環境,並期能建構共好社會,積極鼓勵創造永續價值之企業能夠永續成長。
聯絡人:陳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66410
刊登時間:2023-06-06 15:18:03
-
2023-02-17 衡量企業永續關鍵指標 臺北大學獨創ESG永續評鑑系統
衡量企業永續關鍵指標 臺北大學獨創ESG永續評鑑系統
隨著全球環境、社會與治理風險產生的衝擊,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氣候日益嚴重,企業永續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永續金融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邀集校內外學者、專家,整合跨領域能量,組成評鑑團隊,創設「SEED」評鑑系統,以社會 (Social; S)、經濟 (Economic; E)、環境(Environment; E) 和揭露 (Disclosure; D) 四大構面為基礎,呼應全球ESG發展趨勢,建構「台灣永續評鑑」(Taiwan Sustainability Ratings)模型,期盼在臺灣種下「善」的種子,促進臺灣資本市場發揮環境、社會與治理之影響力,朝向更好的方向邁進。
臺北大學獨創ESG永續評鑑系統:台灣永續評鑑
「台灣永續評鑑」模型,分為四大構面、22類次構面,合計325題的評鑑題項。將國內上市上櫃公司歸類為電子、製造、服務、金融四大產業,再細分42個產業,分別適用不同題項,以系統性檢視公司是否設定適當永續願景發展對應的策略與目標,並以具體行動落實與提升永續發展成效,且嚴謹檢視公司是否於治理、環境、社會有違法情事發生,目的是評估公司是否言行一致,以避免可能的企業漂綠行為。
「台灣永續評鑑」具有七大特質,包含:(1)結合實務與學術:參考國內外永續規範標準、法規及趨勢並融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現、(2)評鑑指標完整:包含指標性共同題項及跨產業差異題項、(3)具可比較性:可進行同產業、跨產業以及跨年度比較、(4)透明、客觀性:資料來源皆取自公開資訊且評鑑流程規則化、(5)及時性:評估環保署、勞動部、金管會對於企業之裁罰,以即時反映企業ESG績效、(6)本土化:參考政府政策持續更新題項、(7)評鑑涵蓋率高:每年針對 9 月底前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出具永續報告書之上市櫃公司進行評鑑,2022已達658家。
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發布6檔ESG相關指數
為求進一步讓企業永續對資本市場產生正面影響,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團隊以「台灣永續評鑑」為基礎,積極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已編製發布「台灣永續價值指數」(TWSVI)、「臺灣友善環境指數」、「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臺灣友善環境 50 指數」、「上櫃ESG 30指數」及「臺灣ESG低碳50指數」等6檔ESG相關指數,並有2檔指數已正式商品化,發行指數型基金與ETF供機構法人、一般民眾參與投資,如華南投信的「華南永昌台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基金」,與群益投信的「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證券代號:00923);另外,團隊也與國泰證券子公司國泰期貨合作出具個股ESG研究報告,成為國內機構投資人與上市櫃企業進行ESG議合的重要依據;而團隊也建置台灣永續評鑑資料庫,希望透過提供永續評比的數據,讓我國機構投資人更能準確評估企業ESG相關風險及表現。目前國泰投信與中信投信已經開始運用該資料庫,期望能透過永續投資的影響力,引導企業重視ESG議題,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隨著全球環境、社會與治理風險產生的衝擊,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氣候日益嚴重,企業永續愈來愈受到關注,永續金融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將持續關注ESG相關面向,為臺灣永續議題提供更為完善的發展方向。
「台灣永續評鑑」簡介-4大構面22類次構面
「台灣永續評鑑」歷年評鑑家數
聯絡人:陳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66410
刊登時間:2023-06-06 15:18:15
-
2022-11-10 從ESG到影響力投資 - 用資本成就永續大未來
從ESG到影響力投資 - 用資本成就永續大未來
▸ 臉書粉專(追蹤最新消息):https://www.facebook.com/ taiwanimpactinvesting
數位重量級的國際主講嘉賓、以及國內影響力投資生態系中的重要人物,
為我們帶來了不論是國際上、又或是在臺灣的永續金融及影響力投資發展現況。
過去一年,ESG投資已成為顯學,
但如經濟學人七月封面所警示的「ESG這三個字救不了地球!」。
我們希望能邀請您一起反思如何更有效發動及導引資本的力量、聚焦於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的實踐, 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及社會問題。
而此正是影響力投資的目的: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也創造利潤。
今年主題訂為「從ESG到影響力投資 - 用資本成就永續大未來(From ESG to Impact Investing, Mobilizing Capital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並持續分享與探討:- 影響力投資生態體系的發展與建立:政府永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之成果及全球與亞洲影響力投資之發展
- 影響力投資實務經驗的分享與探索:投信投顧/資產管理、主題私募基金/創業投資、慈善基金等實務經驗
- 影響力投資在後COP27時代的機會與挑戰:未來永續資本如何在才能發揮真正、可衡量、能持續的影響力
歡迎大家來參加12月8日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 TIIF,
一起發揮影響力!✦ 想知道「ESG」與「影響力投資」差別?
✦ 想了解本協會如何推動「影響力投資」?
✦ 想獲取「2022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 TIIF」的精彩亮點與相關資訊?
請點此連結觀看宣傳短片:https://fb.watch/grpZfKoatH/ 主辦單位: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刊登時間:2022-11-10 16:11:06
-
2022-08-12 耕耘企業永續播種 商院團隊獲TSAA獎勵
耕耘企業永續播種 商院團隊獲TSAA獎勵
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2日頒獎,商學院企業永續團隊長期以學術研究為本,首創SEED評鑑架構,協助建構多檔永續指數,同時推動人才培育與國際連結,獲得評審肯定,頒發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銅獎榮譽。
埋首企業永續研究15年,近年終於看見企業永續議題受到各界高度重視,商學院長陳宥杉感謝TSAA的肯定,提到商學院長期致力於企業永續的教學、研發與推廣,初衷就是希望種下一顆善的種子,讓企業永續的影響力可以擴散至校園以外,正向影響我國資本市場與企業,承諾團隊未來會持續努力,帶領臺灣企業永續轉型,並與國際趨勢接軌。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速,企業永續相關議題近年持續受到關注,其中金融投資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整合校內外跨域專家學者智慧,統整國內外企業永續趨勢與研究成果,商學院團隊研發「SEED」架構,建構「台灣永續評鑑」,透過公正客觀的評鑑流程,評比國內上市櫃公司永續表現,再依據不同指標研擬編製多項指數。
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兼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解釋,台灣永續評鑑SEED架構包括:社會(Social; S)、經濟(Economic; E)、環境(Environmental; E)和揭露(Disclosure; D)四大構面,涵蓋ESG(環境、社會、治理)各層面重要指標。除了評鑑面向完整,整體永續評鑑對象包括所有出具永續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高涵蓋率與學術機構之公正客觀都是評鑑獲各界信任的主因。
企業永續團隊成員
在完整永續評鑑的基礎上,商學院去年起也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先後發布「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WSVI)、「臺灣友善環境指數」、「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臺灣友善環境50指數」,讓商學院永續研究影響力擴大至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在國泰金控的支持下,商院團隊連續兩年依據國際研究方法執行「臺灣永續投資調查」,提出第一手研究資訊,並與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互動,引領國際投資人看見臺灣的努力。
更積極協助企業採取實際行動落實永續責任,商學院還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培訓永續管理師,2017年至今已經培育超過五百位學員結訓。尤其今年在企業普遍需才孔急情形下,不斷加開課程仍然供不應求,顯見歷經十多年來的努力耕耘,已經受到社會重視。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今年共有136個單位、247件方案參賽,最終選拔出200件績優方案。
更進一步讓社會各界了解企業永續團隊研究的成果,企業永續團隊也參與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歡迎師生和有興趣的社會大眾8月12-14日到臺北世貿一館參觀互動。
刊登時間:2022-08-27 10:30:37
-
2022-07-26 運用指數結合環境永續與投資契機—以「特選臺灣環境 永續高股息指數」為例(系列報導2/2)
運用指數結合環境永續與投資契機—以「特選臺灣環境 永續高股息指數」為例(系列報導2/2)
近年因氣候變遷、極端災害衝擊,ESG與環境永續成為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都極為重視的議題。為呼應推動永續責任投資,臺灣指數公司與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運用「臺灣永續評鑑」及「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評估企業關注ESG及環境永續之風險與機會的表現成果,編製發布四檔ESG相關主題指數,包含「臺灣永續價值指數」、「臺灣友善環境指數」、「臺灣友善環境50指數」及「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
晨星公司統計2022年第一季全球ESG相關基金資產規模為2.77兆美元,相較於2019年底的1兆美元,巨幅增長,顯示ESG投資受到高度的青睞。「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簡稱「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之編製,即為滿足各界對環境永續發展責任的投資需求,從臺灣上市上櫃股票,利用評鑑結果及投資指標篩選指數成分股。
在永續發展指標方面,運用涵蓋完整ESG面向之「臺灣永續評鑑」,及衡量產業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風險與機會所設計之「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進行雙重檢驗,挑選兩項評鑑得分率均為前50%高者;再依評鑑目標設計重大性事件評估機制,按公司發生違法事件之嚴重性、採取因應措施程度進行扣分計算,評定上市櫃公司是否列為觀察名單或黑名單,若為黑名單則直接剔除,為指數成分股組合架設對負面ESG事件的防線。
在高股息特色方面,自發行市值達100億元以上的公司,篩選最近 1 年有發放現金股利者,按股息殖利率由高至低選取前 30 檔作為成分股,並利用股息預期配發時點進行分群,提高整體成分股組合的殖利率,編製兼具ESG、友善環境表現佳且具高股息效果的指數。期望可藉由指數金融商品的發行,提供投資人參與永續責任投資的便利工具。
「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於今(2022)年1月3日發布,自發布以來截至6月底累積報酬率為-13.82%,表現優於加權指數及臺灣全市場指數 (-17.11%、-18.46%),顯示指數面對下行風險時相對抗跌(如附表一)。以歷史資料回溯2021年殖利率為7.34% ,亦優於加權指數及臺灣全市場指數(3.40%、3.48%)。指數每年於1月及7月進行成分股定期審核,依最近一期之審核結果,指數成分股產業分布包含電子業及傳產業,以電腦及週邊設備業(37.51%)最高; 檔數及權重分別為電子業19檔、權重62.85%、傳產業合計11檔,權重37.15%(如附表二)。
臺灣指數公司表示,為讓各界瞭解上市上櫃公司在永續發展議題的表現,在官網公布「台灣永續評鑑」及「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年度評鑑結果,將上市、上櫃公司依其得分率區分為三級,包含前25%(最佳)、26%-60%及61%-100%,詳細內容請參考臺灣指數公司官網(網址: https://reurl.cc/n1kOZ8)。希望投資大眾透過指數化投資,搭配ESG評鑑資訊的揭露,瞭解成分股公司的ESG表現,以激勵企業重視其永續發展實質成效,為永續責任投資創造正向循環。
附表一: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及臺灣全市場報酬指數之績效表現比較
1. 資料來源為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臺灣指數公司,計算期間為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臺灣指數公司整理。
2. 累積報酬率=(期末報酬指數/期初報酬指數)-1
3. 歷史資料模擬投資組合之結果,不代表本投資組合之實際報酬率及未來績效。
附表二:「特選臺灣環境永續高股息指數」成分股產業檔數及權重分布
1. 資料來源為臺灣指數公司,計算資料為2022年7月定審結果。
2. 指數產業分布係依指數編製規則設算,非為推介目的。
資料來源:臺灣指數公司
刊登時間:2022-07-26 22:35:40
-
2022-07-26 友善環境: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起點(系列報導1/2)
友善環境: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起點(系列報導1/2)
ESG浪潮席捲全球,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除了穩健的獲利外,還需要同時兼顧環境、社會與治理三方面的永續作為。為順應國際趨勢,有愈來愈多的企業紛紛投入永續轉型的行列,以確保不會被淹沒在永續的巨浪之中。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致力於企業永續之產官學研究已超過15年,並自2016年起,針對上市、上櫃公司的公開資訊進行永續表現的評鑑,而且已經與臺灣指數公司成功合作開發四檔ESG相關指數,期能作為我國永續投資的優質指標,並提升對我國企業永續作為的正面影響力。
獨創ESG永續評鑑系統:台灣永續評鑑
在ESG的架構之下,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簡稱: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獨創SEED評比系統,建構「台灣永續評鑑」(Taiwan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模型,將評比系統分為四大構面:社會(Social)、 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nmental)、揭露(Disclosure)。
此外,臺北大學永續評鑑定義電子、製造、服務、金融四大產業,根據不同產業屬性設計SEED四大構面之題項,涵蓋人權、員工溝通與福利、股東權益、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氣候變遷、水及廢棄物管理、ESG揭露等永續議題(如表1),系統性檢視公司是否設定適當永續願景、發展對應之策略與目標,進而以具體行動落實與提升永續發展之成效,並同時嚴謹考量是否於治理、環境、社會有違法之情事發生,避免可能的企業漂綠(Greenwashing)行為。
強調企業環境表現: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
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環保議題,為衡量企業在環境永續的表現,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設計「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以台灣永續評鑑模型為基礎,評估不同產業之評鑑題項對於環境的衝擊程度,給予不同權重設計,如電子、製造業在能源與氣候變遷次構面若管理得當,有助於降低商業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因此會對該次構面給予較高的權重,目的在充分反映不同產業的友善環境作為對環境實質有益的程度。
評鑑的四大特質
一、結合實務與學術:評鑑模型皆是參考的國內外永續標準及趨勢,並結合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於企業永續的最新發現並結合實務所設計。
二、評鑑指標完整:評鑑題項包含指標性共同題項及跨產業差異題項。
三、具可比較性:評鑑結果可進行同產業、跨產業以及跨年度公司比較。
四、透明、客觀性:評鑑資料來源皆是取自企業社會責任或永續報告書、公司官網、年報、政府資訊及財務數據等公開資訊,且評鑑流程規則化,避免人為主觀判斷的偏誤。
2021年評鑑結果之分析
台灣永續評鑑及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的受評公司為當年度9月底前上傳企業永續報告書至公開資訊觀測站者。於2021年已評鑑561家上市櫃公司,預計2022年評鑑家數會超過700家。評鑑結果分為8個評級,評級由高至低分別為AAA(前5%)、AA(10%)、A(10%)、BBB(17.5%)、BB(17.5%)、B(17.5%)、CCC(17.5%)、D(5%)。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表現優異之前 25%(AAA-A),包含台達電、國泰金、台積電在內等共計141家上市櫃公司,而分布於26%至60%及61%至100%之上市櫃公司,分別有196家及224家。其中,台灣永續評鑑與友善環境模組前25%的公司在四大產業分布的百分比相當接近(如圖1、圖2)。
此外,檢視四大產業於友善環境模組之環境構面表現(如圖3),可發現金融業為四大產業中環境構面得分率最高之產業,其次為服務業;而就產業平均而言,金融業維持第一,電子業排名第二,服務業表現最需要加強。
另以電子業之友善環境模組之環境次構面進行雷達圖分析(如圖4、表2),可以發現就產業平均(橘色線)而言,於供應商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及環境系統與治理表現最佳,原因在於多數公司已建立永續供應鏈及管理制度,並揭露當年度績效,尤其部分公司由董事長或總經理親自擔任環境相關委員會主席,顯示出該公司對友善環境的高度重視;於生物多樣性表現最差,但該次構面是未來重要發展之國際趨勢,因此建議企業最好能儘快訂定生物多樣性政策、教育訓練或執行相關專案,才能為友善環境帶來正向影響力。
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及「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評鑑結果亦已於臺灣指數公司官網公布,期望藉此激勵企業重視環境永續,並實現金管會資本市場藍圖所欲達成「建立資本市場參與者共好共榮之生態環境」的核心價值。
最後,建議企業如欲提升環境面的表現,可從評估自身的重大環境議題開始,接著針對該議題設定目標、擬定具體行動方案、逐年檢視達成狀況,並將相關資訊充分揭露於公開資訊中,讓利害關係人與投資大眾知悉企業於環境永續作為的努力,才能在永續的道路上持續邁進,並同時提升企業長期價值而能夠兩全其美。
圖1、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結果分布圖
圖2、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結果分布圖
圖3、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四大產業統計分析
圖4、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電子業環境次構面分析
表1、台灣永續評鑑簡介-4大構面22類次構面
表2、2021年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電子業環境次構面分析
資料來源為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評鑑時間為2021年。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簡介
因應全球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國立臺北大學設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於企業永續之教學與產官學研究,獨創SEED企業永續評比系統,建立「台灣永續評鑑」模型,為我國領先投入ESG評鑑的學術機構。期望在台灣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促進資本市場能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與經濟發展,以保護地球環境,讓後代子孫持續擁有足夠生存所需之自然資源及環境,並期能建構共好社會,積極鼓勵創造永續價值之企業能夠永續成長。
臺灣指數公司簡介
「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Index Plus Corporation, TIP)於2016年1月27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100%轉投資設立,為一專業指數資訊服務公司,專責指數開發、維護、授權及國內外合作等主要業務。本著「指數創新、加值創富」的策略願景,以及「全球視野、在地服務」的發展方針,「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將致力於提供更優質且全方位的指數及資訊服務,進一步滿足國內外指數化投資需求,協助臺灣資本市場商品創新,強化證券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我國被動式投資市場持續成長,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的新標的,增添台股市場動能,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競爭力。
資料來源:臺灣指數公司
刊登時間:2022-07-26 22:20:13
-
2022-07-09 耕耘企業永續15年 商院持續發揮學術影響力
耕耘企業永續15年 商院持續發揮學術影響力
累積超過十五年耕耘成果,臺北大學商學院研發SEED評鑑架構和相關學術實證研究成果,近年受到金融業界和政府部門熱烈關注。商學院長陳宥杉8日出席「第二屆台灣永續投資論壇」,分享一路推動的成果。他提醒,從長期趨勢來看,臺灣廠商不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就會流失全球競爭力。
商學院長陳宥杉分享商學院與產官合作的收穫
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也補充,根據商學院SEED企業永續評比結果來看,入選臺灣永續價值指數成分股的企業和臺灣50相比,不見得完全重疊,可見企業永續績效和規模不見得完全相關,只要企業願意致力ESG,都可以展現績效。
陳宥杉提到,商學院多年來從事企業永續研究,最大特色是從學術象牙塔推展到產官學合作,進而能真正與社會接軌。他坦言,對學校教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從事研究並發表,然而如果只是自己關起門來研究,對產業幫助不大,培育出來的人才是否符合產業所需也未可知。商學院看準世界潮流和產業需求,選擇「企業永續」為發展重點,並與企業緊密連結,多方合作互補,因而產生更高的效益。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肯定,自己過去推動ESG投資,面臨缺乏國內產業資料困境,幸而臺北大學企業永續評比涵蓋率高,又能兼顧國際指標和本土情境,相較國外資料庫更理想。學術研究需要實務驗證,而實務界也需要學術力量協助解讀調整評鑑內容,產學合作的確可帶動整體永續金融和投資更正向發展。
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鼓勵金融機構連結議合以發揮更大影響力
除了以評比和指數等工具協助產業邁向永續,商學院連續兩年執行臺灣永續投資調查,提供最新市場概覽。池祥麟觀察,儘管目前臺灣永續投資佔總管理資產比例和國際規模差不多,然而投資標的仍然多以國外債券為主,從鼓勵引領臺灣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建議可以更多關注臺灣股市。而在永續投資策略上,和國際相比,臺灣在「股東行動主義」上也還有一些努力空間。
他解釋,無論學術研究或國際發展實證來看,「議合」對於營造整體正面永續環境都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過去受限金融機構之間競爭,臺灣企業議合往往採單打獨鬥,但如果能連結夥伴,共同聯合推動,相信將會更容易成功。對此,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也呼應,真正的影響力應該要回到行動面,協助企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對臺灣才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金融系教授黃啟瑞主持台灣永續投資論壇
展望未來,在上市櫃公司以外,商學院期待能持續協助更多中小企業、社會企業落實ESG作為,池祥麟還鼓勵更多投資人留意致力食品安全、農民保障等對環境社會具正面影響力的合作社,藉由「影響力投資」帶動整體社會和產業前進。
推動臺灣金融界與國際接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去年起舉辦「台灣永續投資論壇」,今年邁入第二屆,除了學術與實務研討之外,也頒發台灣永續投資獎項表揚致力永續金融與投資的機構,並在整日論壇後發布永續投資政策建言,提出包括培育ESG專業人才、導入科技建立投資模型、與國際標準接軌、整合強化第三方資料庫並建立ESG一站式揭露平臺等建議。
Source: 國立臺北大學永續網
刊登時間:2022-07-09 23:34:44
-
2022-05-06 因應ESG 商院:企業須栽培人才永續學習
因應ESG 商院:企業須栽培人才永續學習
永續、ESG成為當今全球企業最火紅的焦點,回應各企業的需求,商學院與《遠見》4-5月間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7日結業典禮上,商學院教師群一致呼籲各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就是「人才」,積極延攬優秀人才之外,更要栽培員工持續精進、給予更多支持,自然能看見成效。
受到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即將上路、以及後續我國碳費等相關規範影響,「碳排放」成為許多外銷產業近來共同的焦慮。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以及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鼓勵大型企業要擔負輔導供應商的責任,而中小企業也可以參考同業和領先公司,透過觀摩找出合適自己公司的應變之道。而在人才之外,面對日益新增的各種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議題和規範標準,主任秘書、金融系教授黃啟瑞則提醒各企業,「『碳盤查』一定是第一步,還沒做的一定要加快腳步!」商學院長陳宥杉建議,大型公司相關數據蒐集最好建立數位化管理,將各種數據放上雲端,配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進而追求最適化,將能源消耗減到最小。而對於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黃啟瑞則提議,最簡單可以從工業局提供、免費的碳盤查計算機,從核心本業出發計算,再逐步優化調整。
不單是碳盤查等環境面向挑戰,因應國內外各種永續或ESG評比單位、以及政府和投資人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要求,各行各業普遍面臨「永續人才缺」。對此,企管系教授古永嘉表示,從學校教育端,商學院除了持續深耕ESG研究,各課程中也會不斷教育學生ESG知能,但他同時提點各企業主,具備好的經營理念、維繫良好企業形象,自然能吸引好的人才加入,加上具競爭力的待遇福利、管理制度,更是留才的重點,「不要太小氣!」
黃啟瑞則向各公司經營高層喊話,期待除了設立「永續長」,更能設立專責組織,作為永續長們的後盾,同時不要奢望一步到位。特別是身兼其他工作的兼職永續長,更要提供更多時間和空間,讓永續長和組織能從各方面廣泛學習,假以時日自然就能帶領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發光發熱。由上而下宣示公司重視永續的決心,愈來愈多企業由董事長或總經理直接帶頭衝刺,並設置「永續長」職位,但許多永續長不具相關背景,面對各項新制也覺得忐忑不安。陳宥杉鼓勵各永續長們,「有心就可以!」隨著永續議題愈來愈熱門,相關課程資源也愈來愈多,無論投入永續領域的年資多久,都必須與時俱進、持續學習。
而在企業本身努力之外,黃啟瑞還呼籲政府,除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各項工具和課程之外,還可以推出更多具體的輔導措施,協助企業踏上永續之路。陳宥杉更憂心,目前上市上櫃大企業都已經逐步跟上腳步,但中小企業確實還比較弱,仰賴更多資源支援,但也會是很大的商機。
累積長期投入企業永續研究的能量,商學院近年積極以學術服務社會,包括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培訓「永續管理師」、定期發表臺灣永續投資調查報告,並發行永續相關指數。此次應《遠見》邀請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共吸引近70位各行各業永續管理階層與基層執行人員受訓。
歷經連續兩個周末、融合學術和實務的密集課程,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肯定,四天的課程完整又豐富,國票金控獨董陳淑娟也讚許,課程內容精彩且實用,除了獲益良多,更帶來許多啟發。國防部組長張志煒則體認,要「以共好為出發點,前瞻未來面臨的困境,放遠未來發展趨勢、精準並落實計畫執行ESG。」
刊登時間:2022-05-16 15:59:07
-
2022-01-13 【徵才】本中心徵求計畫專任助理
【徵才】本中心徵求計畫專任助理
1、工作內容:
(1)協助中心完成合作計畫所需事項,規劃、統整、協調、執行等工作
(2)負責上市櫃ESG評鑑規劃與執行
(3)彙編與撰寫ESG研究報告
(4)國內外永續準則/法規、趨勢相關資料蒐集與更新
(5)其它主管交辦之任務及專案
2、應徵資格:
(1)中華民國國籍,持有身分證者
(2)具備學士(含)以上學位,不具在學學生身份
(3)具ESG相關知識或經驗者佳
(4)對ESG及永續議題有興趣並願意長期投入者
(5)電腦技能:Office軟體應用(需具備Word、Excel文書處理能力,Power Point簡報製作、會Word排版及合併列印)。
(6)專長或特質:可獨立作業,積極、負責盡職,具服務熱誠且配合度高。
(7)性別:不拘。
3、上班地點: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 151 號。
4、待遇:依本校學士級第一年標準,每月3萬2,466元整起聘為原則,並依能力調整薪資。
5、其它:
(1)聘僱期間:111年1月17日可開始上班。新進人員需先試用3個月,試用期滿合格,正式聘用至111年12月31日止 (續聘與否視工作表現及計畫申請情況而定)。
(2)具相關經驗者優先考慮。
6、應徵方式:意者請於111年1月28日下午5點前備齊下列資料
(1)請至以下網址:https://lc.ntpu.edu.tw/web/download/download.jsp 填寫附件履歷表(含相片)。
(2)學歷證件影本。
(3)相關工作經驗等證明影本。
(4)語言證照影本。
(5)其他有利於審查之證件或文件影本。
請依下列規範,書寫及建置word檔案名稱,連同檔案Email寄至twsvi@gm.ntpu.edu.tw信箱。
Email郵件主旨:「應徵專任助理(×××)」【(×××)處請輸入自己的姓名】
Word檔案內,依1.履歷、2.自傳內容、3.歷年成績單、4.畢業證書影本、5.相關能力或工作經驗證明或文件,放置。
Word檔名:『(×××)應徵專任助理.docx』,【(×××)處請輸入自己的姓名】)
相關問題,請洽承辦人陳先生,聯絡電話:(02)8674-1111分機66410。
7、備註:
(1)面試日期採先到先審,擇優通知,未獲面試資格者恕不通知及退件;未錄取者不另行通知。
(2)本次徵才正取3名、備取4名。備取期間自甄選結果公告之翌日起三個月(含正取人員報到後於三個月離職者)內有效。
(3)正取人員報到後未通過試用者(試用期3個月,試用期滿正式約用),於候補有效期間內由本校通知候補人員逕行遞補。
(4)依據「學校辦理契約進用人員通報查詢作業注意事項」第三點,曾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學校不得僱用為契約進用人員:(一) 犯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二條第一項之性侵害犯罪,經有罪判決確定。(二) 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侵害行為屬實。(三) 經學校性平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終止契約及終身不得擔任教育從業人員之必要。(四) 經學校性平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終止契約之必要,且議決一年至四年不得擔任教育從業人員,於該管制期間。(五) 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定符合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九條第六項第二款之情事。(六) 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定符合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九條第六項第三款之情事,且於該認定一年至四年不得聘用或僱用期間。
聯絡人:陳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2-01-13 21:45:08
分享連結:view.php?id=NTY=
刊登時間:2022-04-30 18:27:03
-
2021-11-19 學術為本 商院引領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
學術為本 商院引領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
「淨零排放」成為當今全世界最熱門的關鍵字,從學術視角看未來的機會與挑戰,商學院18日在第四屆企業永續論壇(2021 GCSF)舉辦學術論壇,跨校學者齊聚發表十篇論文,多面向探討氣候變遷、員工認同、綠色創新等議題,以學術研究善盡社會責任。
從事學術研究,援引實證成果推動企業永續的同時,商學院也持續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開辦「永續管理師」課程,分享最新國際趨勢和研究成果,協助企業和機構培訓永續人才。統計今年共吸引超過260人受訓,經過80小時課程和考試,18日由校長李承嘉與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共同授證,投入各行各業成為永續種子。
「你的關懷、決心會改變這個世界」,簡又新鼓勵所有結訓學員,推動永續是一條孤獨的路,但也是一條有意義的路,感謝臺北大學提供許多資源支持。李承嘉則期許所有結訓種子都能成為各自所屬場域的尖兵,並且持續學習,與機構共盡責任。
商學院長陳宥杉表示,當全世界各產業都積極尋找綠色轉型之道之際,臺北大學很榮幸能運用學術本業,召聚學界同行,從員工、供應鏈、消費者、企業等不同視角出發,關懷企業永續領域面臨的問題,從中提出正面政策意涵建議,引領企業通往淨零排放之路。
從公司內部推動企業永續,企管系碩士生李文婷、黃祥庭分別從心理意義和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探討公司永續作為對於員工的影響,發現當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領導人願意傾聽員工聲音,可以讓員工覺得工作更有意義;而要帶領員工從事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時,透過各方面增能帶領,更能提高員工參與意願,進而認同並增進幸福感。
而在公司自身發展之外,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與供應鏈一起落實永續作為。金融系教授池祥麟與臺中科大師生合作分析氣候變遷與供應鏈網絡的影響,發現關注氣候變遷和升溫議題與股票回報呈現正相關,對於高污染企業來說,碳排放則與股價呈現負相關。至於要更進一步推動整體產業永續發展,大廠可以採取更積極要求帶動供應鏈前進,像是目前蘋果的作為就很值得效法。
外推到消費者行為和態度方面,臺科大資管所博士生洪悅容分享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在臺北大學校內店設置負碳商品專區的實驗成果,比較專區設置後兩個月的銷售情形和前一年同期相比,無論銷售業績或消費者的支持度都明顯成長,顯示借用行為科學和推力,設計合宜的模式,可以引導消費者認同個人社會責任並以實際行動響應,進而促進廠商更重視碳中和等議題。
此外,當企業投入社會責任後,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態度也會轉趨正面,企管系副教授黃文曄就看見,企業社會責任應當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責任,且與消費者的利益息息相關,當企業確實履行倫理和法律責任時,可以減少許多爭議,進一步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作為,更能預期帶來更多好感。
「永續科技與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最重要關鍵」,連續贊助商院舉辦論壇,傑出校友、千如電機董事長徐明恩親自與會,並分享自身經營事業經驗。他提到,效法瑞士的經濟成長經驗,自己公司今年設立科技創新委員會,堅持追求創新,才是創造永續發展商業的基礎。同時鼓勵其他企業,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下,臺灣仍舊保持高經濟成長,只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定可以創造光榮。
刊登時間:2021-11-19 19:48:05分享連結:view.php?id=NTU=
刊登時間:2022-04-30 12:47:10
-
2021-11-15 臺灣指數公司與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合作發布「臺灣友善環境指數」
臺灣指數公司與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合作發布「臺灣友善環境指數」
為呼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鼓勵資金投資重視環境永續之公司,參與 永續責任投資,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旗下子公司臺灣指數公司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簡稱「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合作發布「臺灣指數公司臺灣上市上櫃友善環境指數」(簡稱「臺灣友善環境 指數」),可作為評估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環境永續發展綜合績效的投資型標竿指數(Benchmark);亦可再發展為系列指數,如產業型、主題型、因子投資 型,或編製客製化指數等,以期協助金融商品發行人或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各類商品設計或投資應用。「臺灣友善環境指數」自110年11月15日(一)起委證交所每5秒計算及傳輸發布一次盤中即時指數。
「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表示,「台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以 ESG 三大面向評估企業在面對該產業關聯 ESG 風險與機會之相關議題,及環境永續發展工作之績效表現。評鑑模型包含社會(S)、經濟(E)、環境(E)及揭露(D)四大構面(SEED)、14 類次構面及 88~131 個評量指標,再結合重大性事件評估機制,完整評量臺灣上市、上櫃公司之友善環境表現,希望激勵台灣企 業重視環境議題,善盡友善環境精神,攜手共創美好家園。
「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Index Plus Corporation, TIP)於 2016 年 1 月 27 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 100%轉投資設立,為一專業指數資訊服務公司,專責指數開發、維護、授權及國內外合作等主要業務。本著「指數創新、加值創富」的策略願景,以及「全球視 野、在地服務」的發展方針,「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將致力於提供更優質且全方位的 指數及資訊服務,進一步滿足國內外指數化投資需求,協助臺灣資本市場商品創新,強化證券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我國被動式投資市場持續成長,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的新標的,增添台股市場動能,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競爭力。臺灣指數公司簡介
因應全球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國立臺北大學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設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於企業永續之教學與產官學研究,獨創 SEED企業永續評比系統,建立「台灣永續評鑑」模型,為我國領先投入ESG評鑑的學術機構。期望在台灣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促進資本市場能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與經濟發展,以保護地球環境,讓後代子孫持續擁有足夠生存所需之自然資源及環境,並期能建構共好社會, 積極鼓勵創造永續價值之企業能夠永續成長。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簡介
臺灣指數公司 http://www.taiwanindex.com.tw。相關訊息可瀏覽官方網站,網址如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http://www.aacsb.ntpu.edu.tw/twsvi/。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11-15 14:05:24
分享連結:view.php?id=NTQ=
刊登時間:2022-04-30 12:52:08
-
2021-11-15 (工商時報)企業永續經營 已是國際趨勢
(工商時報)企業永續經營 已是國際趨勢
文/黃啟瑞 臺北大學金融系教授兼主秘
「中小企業ESG永續經營策略」的探討,要從Why—為什麼應深化ESG永續經營,How—如何建立永續經營策略兩個層面看。首先,深化ESG部份,從國際趨勢可以了解,「回不去了」,方方面面要求很多。對於公司經營來說,一方面是威脅、另一角度則是機會。
從國際學術期刊文獻觀察,ESG議題在公司財務上,過去被當作「成本」,現在則改採正面指標,評估ESG活動可以降低風險,增加公司價值。
另一篇學術期刊則研究ESG與股市績效的關聯性,過去兩者的關聯不顯著,大約三分之一是負相關、三分之一是正相關;近年的數據則顯示,正向關係占了七、八成;從風險角度看,投入ESG愈多,風險愈往下降;據此可知,財務面和投資面與ESG的關係,近來都愈趨於一致。
此外從中小企業ESG與利害關係人關聯了解,中小企業一旦採用生態創新(eco-innovations),在契約利害關係人和社區利害關係人兩個面向上,都有加分的機會,在契約利害關係人方面,中小企業面臨員工、顧客和供應商的互動強化,唯有資金端目前ESG議合傾向大企業;社區利害關係人方面則面臨政府法規的要求,或競爭同業也投入,或有相關支持機構帶動下,均形成外在趨動力,支持並鼓勵中小企業參與ESG。
這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環境法規順水推舟日趨嚴格,此項國際趨勢對企業就是營運成本一再增加,中小企業若不及早因應,恐被法規、市場或供應鏈淘汰。這兩天政府部會再提碳費徵收,首波被銷定的排碳大戶包括鋼鐵、水泥、電廠、半導體等產業,這是典型的企業成本「外部因素內部化」,台積電等大型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強調ESG表現,都會漫延到中小企業,反映出ESG的落實將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為帶動企業並實際執行ESG行動,臺北大學商學院很早就設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持續研究永續的國際發展,並找出本土典範企業案例;與《哈佛商業評論》【HBR導師講座】上發表一系列永續管理文章,有次序地提供企業建立永續策略、提升競爭優勢的具體作法,是中小企業導入ESG的重要參考。
原文:https://view.ctee.com.tw/business/33341.html
刊登時間:2021-11-15 12:57:10
分享連結:view.php?id=NTM=
刊登時間:2022-04-30 12:35:39
-
2021-11-08 「ESG x 商模核心能力」線上研究會
「ESG x 商模核心能力」線上研究會
企業若要塑造未來競爭優勢,ESG勢必與商業模式核心營運能力高度結合。池祥麟主任於11月2日出席「ESG x 商模核心能力」線上研究會,此研究會由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主辦,匯集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發展研究中心、陽明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與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數位治理協會、台積電ESG委員會……等學術單位與前瞻企業,鏈結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與國際接軌,並以台積電為例,共同探討企業如何鏈結本身核心優勢並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實踐產業永續競爭力。
池主任於「ESG x 商模核心能力」線上研究會,主講「我國半導體產業提升 ESG 績效的關鍵」。池主任表示:「半導體屬於高耗能產業,尤其是晶圓製造,因此提升能耗強度、部署潔淨能源非常重要,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及永續發展已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鏈韌性的關鍵競爭力。」在此研究會中,池主任分享了國內外眾多的環境永續案例作為,例如:台積電、日月光、聯電、南亞科、Intel、ASML等。先以台積電為例,池主任表示台積電在企業永續環境評比中的諸多項目名列全球第一,例如: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獲水管理標準(AWS)白金級認證、全台第一家通過TM002獎勵碳權申請的半導體企業、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面積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一,而在實際作為上,台積電已在全球購置約12.3億度再生能源、憑證及碳權,為全台半導體廠最多,且其揮發性有機氣體削減率達98.3%,連續5年超過95% ; 廢棄物回收率達95%,且連續6年達95%,掩埋率連續11年小於1%。由此可知,台積電已無庸置疑是半導體產業的標竿企業。
然而,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半導體業者更需重視極端氣候對其營運的影響,例如:降雨天數越來越不穩定,綠色和平報導指出:「2020年,臺灣創下56年來首度颱風季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同年10月,臺灣氣象史更寫下了三項「第一次」:第一次在夏季豐水期進行人工增雨、第一次在 10 月召開旱災應變會議、第一次在 10 月將水情燈號轉為一階限水的「黃燈」。臺中、苗栗更在今年4月亮起紅燈,開始實施「供五停二」限水措施。」
上述顯示水資源問題將可能造成營運中斷風險,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Intel曾在報告中指出,該公司一年需使用 90億加侖自來水,相當於75000個美國家庭的正常用水量。台灣又以半導體產業為重心,在面臨嚴峻的缺水考驗時,能不能順利度過缺水難關,廠商該如何因應及預防便成了極為重要的議題。池主任亦分享Intel於水資源管理所做的貢獻:「 2020年Intel在營運活動的水資源管理方面,共達到7.1億加侖的節水量,且回收了1.3億加侖的水至當地流域,並設立具野心目標 : 不只淨零水排放,更要在2030年達到水資源正效益。」
因應未來氣候變遷與國際ESG潮流,期望台灣半導體產業能以台積電為目標,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無論在環境議題的循環經濟、碳排管理、能源管理、廢棄物回收、水資源管理等面向,還是於社會、經濟議題之人權∕員工權益、消費者權益、資安管理等面向,皆能有所作為與採取管控措施。而近年金管會、環保署等政策也開始防堵漂綠、漂永續,最重要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核心職能出發,進而選擇合適的ESG框架和議題去行動並揭露。未來環境議題,沒有人或企業能置身事外,無論氣候變遷、低碳經濟、淨零碳排將成為所有產業必修課,「No ESG, no money; No ESG, no business.」(沒有ESG就沒有營收和生意)。
半導體業環境面各構面表現(根據台北大學SEED評鑑) 池祥麟主任
聯絡人:葉欣宜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11-08 13:53:00
分享連結:view.php?id=NTA=
刊登時間:2022-04-30 12:32:03
-
2021-11-01 2021台灣永續獎 臺北大學衛冕報告書第一
2021台灣永續獎 臺北大學衛冕報告書第一
每年臺灣最受矚目的永續獎項「2021年第14屆TCSA台灣永續獎」報告類獎項30日揭曉,臺北大學再度衛冕大學組白金獎勵,並居全國各大學第一。校長李承嘉感謝所有參與團隊成員支持,同時強調永續發展對學校意義重大,「不單只是爭取獎項,更是關乎學校未來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
臺北大學自2017年起,每年出版永續報告,呈現學校重視永續教育及社會責任議題的行動,更揭示整體校務永續發展未來路徑和努力目標。在永續發展委員會指導與各行政、教學單位共同支持下,繼去年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之後,今年持續維持相同水準,穩居大學永續報告書領先群。
在國際趨勢與政府政策大力帶動下,「永續發展」已經成為近年各大企業、乃至大學、政府部門與非營利組織最夯的議題,各大學這兩年內也紛紛加入出版永續報告書行列。今年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的大學共有29所,經過兩階段審慎評比,共有23所大學獲得報告書獎項。
《2019-2020臺北大學永續報告》主要由秘書室統整,依據國際永續報告書GRI準則要求撰寫,為確實了解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同時兼顧學校發展影響,去年底分別針對在校生、教職員、往來廠商、社區民眾等各類別利害關係人發放重大性議題關注程度問卷,同時邀請校內一、二級主管進行議題衝擊程度調查,經統計篩選出11項重大性議題,作為整份報告內容主體。除了揭露學校2019-2020年相關作為表現,並與校務中長程計畫鏈結,提出短中長期目標和展望。
整份報告內容由永續報告編製工作小組審核,經外部第三方公正單位確信,今年七月底經校長主持的永續發展委員會確認後發布。
對於衛冕報告獎白金獎項,秘書室表示,去年報告獲獎後,工作小組承擔更大的壓力,尤其面對其他各校大舉投注人力與財務資源發展永續業務,相較臺北大學在人力物力沒有成長下,必須仰賴相關領域老師與同學不計代價奉獻,後續期待透過更多教育推廣行動,並導入更多資源,鼓勵更多師生提高對永續發展趨勢的認知與認同,共同加入推動行列,引領臺北大學穩健朝永續大學邁進。
今年TCSA頒獎典禮訂11月17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典禮同時還將舉辦2021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Forum, GCSF),其中商學院將負責其中論文研討場次,歡迎有興趣的師生踴躍參與。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11-01 15:51:18
分享連結:view.php?id=NDk=
刊登時間:2022-04-30 12:28:40
-
2021-11-01 中小企導入ESG勢在必行
中小企導入ESG勢在必行
陳碧芬-2021.10.19工商時報作為台灣第一家新聞媒體報導ESG相關議題,與金管會合作推動ESG論壇,發揮媒體觸發正向循環的重要角色,以及資本市場訊息傳遞、社會溝通的功能。為進一步瞭解以平台整合資源協助中小企業參與ESG行動的執行策略,本報以「面對ESG趨勢,台灣企業做了哪些改變?」為主題,10月19日舉行閉門論壇,由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主持,邀請CRIF中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國立臺北大學金融系教授兼主任秘書黃啟瑞,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iCHEF資廚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程開佑,擔任與談貴賓,從產學及市場面,共同探討ESG 最新國際發展趨勢,了解台灣中小企業參與ESG的可行與必要,特別是從金融機構立場看到的企業客戶、一般投資人對於EGS的行動力。
郭曉薇表示,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政府各部門規畫減碳路徑,環保署將於2023年開始課徵碳費,歐盟於今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針對未遵守規定的進口產品徵稅,計畫2023年開始試行,2026年全面生效,財經首長期待中小企業推動綠色轉型,將啟動中小企業盤點指引。這僅限於ESG當中的環境部份,還有社會面的問題,企業應思考有沒有與當地社區發生衝突?有沒有注重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此外,公司治理部份,要有效控制公司不能涉入貪污的醜聞,或者在境外設立避稅子公司等。
「台灣現在應該積極參與國際ESG趨勢和作為」,郭曉薇指出,1970年代到現階段,全球歷經了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和手機的兩次典範轉移,台灣當時並未是要角,這次的永續發展趨勢,台灣一定可以、也應該積極參與。她以CRIF中華徵信所母公司CRIF集團對於ESG的作為,鼓勵中小企業一起來做ESG,要有所作為、把握機會、有好的資訊才有好的決策,「有限的思維可以創造無限的賽局」。CRIF中華徵信所已攜手優樂地永續公司推出「Mr.ESG永續供應鏈平台」,目標在於建構ESG生態圈,協助台灣產業接軌國際供應鏈願景。
梁寶華提出兩點,第一、台灣要做ESG,最核心問題就在中小企業,台灣企業有97.65%都是中小企業,他們面對ESG的執行策略和中大型企業、上市櫃公司有所不同。第二、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以往可以外部化的內部成本,現在需要內部化,例如台灣整體的碳排放基本上完全沒有處理過,金管會也講得很直接,月前連可佐證的數據都缺乏,需要從每家企業進行盤查,建立相關的數據。推動ESG的過程對中小企業的總成本會不斷變化,很多企業也因為會增加很多成本,有形無形的在抵制、或是加以漂綠,中小企業對此要非常關注。
程開佑舉例中小餐飲企業與ESG的關係,由於餐飲業有相當大比例不開發票、不報稅,對企業來講是不利的,沒有報稅紀錄就不能申請政府紓困補助,ESG可以帶動產業思考要在陽光下經營,因確保各地餐飲業能提供得體的收入,就是對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黃啟瑞亦提醒,中小企業一定要盤點未來在ESG會面臨到的風險,從風險中找到機會,針對機會點進行結合,聯合國SDGs有17個目標一定會接到1到2個,接下來把這樣的目標由上而下,內化到公司內部,全力推動,社會上有非常多的資源,找到好夥伴一起往前進。
資料來源:https://view.ctee.com.tw/business/33126.html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11-01 15:45:47
分享連結:view.php?id=NDg=
刊登時間:2022-04-30 12:27:39
-
2021-07-22 相較全球 黃啟瑞:臺灣永續投資宜更積極
相較全球 黃啟瑞:臺灣永續投資宜更積極
全球永續投資聯盟臺灣時間19日發布2020全球永續投資調查報告,全球永續投資(SRI)金額與資產管理(AUM)佔比持續穩健成長。相比臺灣永續投資調查結果,金融系教授黃啟瑞認為,臺灣的永續投資比例和國際差不多,甚至高於日本,然而投資方法上,相較國際已經以ESG整合正面策略為主,臺灣還有成長調整空間。
推動臺灣永續投資與世界接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1日舉辦首屆「台灣永續投資論壇」,邀請多位本土與國際金融產業、驗證機構等相關專業人士同場分享,聚焦國際趨勢與實際行動策略。長期耕耘企業永續研究的臺北大學商學院也應邀參與,由商學院長池祥麟擔任論壇主持人,2020年臺灣永續投資調查主持人黃啟瑞於會中發表「全球永續投資之現況與展望」。
「全球永續投資金額已經達到35兆美金,佔AUM比例達到35.9%,已經超過三分之一。」黃啟瑞引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GSIA)最新發布2020年全球永續投資報告(2020 G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數據,強調永續投資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不僅每年數據持續成長,品質也不斷精進。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今年全球報告尚未納入臺灣的投資情形,但報告中已經特別介紹臺灣在推動永續投資方面的努力,包括金管會推動公司治理3.0、證交所發布「上市公司編制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以及銀行公會和壽險公會推出「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指引」等,讓世界投資人看見臺灣在永續投資方面的政策作為。
進一步分析各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的表現,除了歐盟因為最早推動永續投資,因此成長速度較慢之外,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日本都以雙位數成長率躍進,尤其亞洲因為較晚起步,比較日本自2014年至今的成長率更高達168%。由永續投資佔整體AUM比例來看,則以加拿大62%最高。
由實際的投資方法來看,相較於2018年還以「負面排除」為主,2020年全球整體採取最多的投資方式已經改以「ESG整合法」為第一名,尤其除了歐洲以外,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都以「ESG整合法」為主。此外,在七項永續投資方式中最積極的「企業議和與股東行動」也已經躍居全球永續投資方法第三名,顯示各機構投資人對於永續投資的態度愈來愈積極,並採取實際行動了解投資內容。
不只如此,黃啟瑞提醒,從最新版本全球報告也可以看到,「永續主題投資」更是2016-2020年間全球永續投資策略成長最快速的方式,包括永續農業、綠色建築、低碳投資組合、性別平等、生物多樣性等主題,都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可以說是爆炸性的成長」。
對比國際趨勢,回頭看臺灣地區概況,黃啟瑞引國泰金控贊助臺北大學合作進行的「2020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認為,我國2020年永續投資AUM比例目前比率約31.7%,大致符合國際水準,不過就投資方法上,整體將近八成採取「負面排除法」,可能與多數公司第一階段已經先設定負面排除門檻有關,建議未來在排除以外,可以更積極採取ESG整合方式評估,並更積極朝議和方式前進,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他也提到,針對當今許多人擔憂企業「漂綠」,不過金管會月初已經發布「ESG基金審查監理原則與資訊揭露事項」,要求國內相關基金補正,後續也將於專區公開揭露,提供更完整資訊,投資人可以更審慎參考決定。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在聯合國推動下,ESG因子更已成為投資企業最重要的參考指標,而我國在金管會陸續通過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2.0之後,也已經超前部署,訂定嚴格ESG投資規範,期待透過永續投資論壇和相關獎項,引導更多企業重視相關議題,也推動投資人以行動關注並參與。
因應疫情限制,這場論壇採線上方式舉辦,線上同時參與人數超過百人,除了金融投資相關業者與主管機關以外,許多學界人士也積極參與,掌握當今最受矚目的金融投資趨勢。
黃啟瑞主任秘書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右)期待論壇接軌國際
刊登時間:2021-07-22 09:46:18
分享連結:view.php?id=NDc=
附件:附件1
刊登時間:2022-04-30 12:22:24
-
2021-06-30 ESG趨勢當道 商學院致力播種向外擴散
ESG趨勢當道 商學院致力播種向外擴散
永續發展和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已經成為近年全世界最火紅的趨勢議題,商學院長池祥麟30日提到,除了大型上市櫃企業之外,商學院將持續拓展相關研究與評比的涵蓋率,期待更多中小型企業、甚至社會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也能依循符合各自產業特性和規模,在可行範圍內實踐永續責任。
池院長30日出席臺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線上論壇,主講「從國際趨勢探討七大永續投資策略在臺灣發展的未來」。他開宗明義就強調,永續投資(或稱社會責任投資)最大的特性就是「兩全其美、財德兼備」,無論國內外學術或實務研究都已經證實,儘管永續投資看來限制比較多,但卻能帶來更好的財務表現。同場出席者、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也呼應,有人以為注重永續會犧牲獲利,但「國泰用實踐證明,永續與獲利是可以兼顧的 。 」
池祥麟比較國際趨勢和年初剛發布的「2020臺灣永續投資調查」報告,認為儘管臺灣的永續投資比例約31.7%,整體優於美國、日本表現,但進一步分析投資資產類別,六成屬於國外債券,投資台股的比例不到5%,顯示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如果投資台股的比例增加,才能增加永續投資在臺灣投資市場的影響力。」
而從國際七大永續投資策略:負面/排除性選股、正面/產業別最佳選股、ESG整合、永續主題投資、國際準則篩選、影響力投資、以及企業議和與股東行動來看,目前無論國際或臺灣都以「負面/排除性選股」和「ESG整合」為主,不過在「企業議和與股東行動」策略上,臺灣投資人採行比例偏低。然而程淑芬說明,目前以國泰金控來說,近年已經與很多企業開始聯手推動,也看到愈來愈多企業願意承諾採取行動,已經朝正面發展。
「好的ESG評鑑作為永續投資的指引,投資人才有依循,得以將資金投入好的ESG公司。」池祥麟介紹,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研究團隊近年積極投入ESG評鑑,從社會(S)、經濟(E)、環境(E)、揭露(D)四大構面和22個次構面,依據產業類別設定不同的題項分析,以此為基礎產生的個股研究報告和「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WSVI),都已經具一定的表現。而除了高鑑別度之外,今年開始每年還將涵蓋500家以上臺灣上市櫃企業,更能幫助投資人進行永續投資時,不只集中大企業,也能兼顧其他企業。
他還預告,除了大型上市櫃企業外,未來醞釀將進一步擴大評比其他公開發行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希望能透過知識推廣、標準建立和壯大社群等策略,改變資本主義、調動私人資本,並達成公共利益,鼓勵更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透過永續投資為永續發揮實質影響力、創造永續的未來。
「過往推動永續的寂寞感不見了!」2014年起成立專業小組推動永續投資,卻苦於沒有好的後援,國泰金控去年與臺北大學攜手產學合作,支持執行臺灣企業永續投資調查,程淑芬肯定臺北大學團隊的專業和使命感,尤其不只是商學院,校內還有很多跨領域師資共同參與,從企業、政策等不同面向著力,同時能與國際接軌。
她更提醒所有企業,過去有人以為永續是行銷大賽,但近年金管會、環保署等政策已經開始防堵漂綠、漂永續,最重要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核心職能出發,進而選擇合適的框架和行為並揭露。無論任何全世界任何地方,氣候變遷、低碳經濟、淨零碳排都已經是所有產業必修課,「No ESG, no money; No ESG, no business.」(沒有ESG就沒有營收和生意)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06-30 23:01:44
分享連結:view.php?id=NDY=
刊登時間:2022-04-30 12:49:48
-
2021-06-28 ESG概念股哪裡找?國泰證券股票快選App報乎你知
ESG概念股哪裡找?國泰證券股票快選App報乎你知
隨著全球永續意識抬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也正風起雲湧,特別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ESG不僅成為熱門關鍵字,更是投資人檢視企業是否具備經營韌性的重要指標。
只是台股投資人該如何挑選「ESG好股」呢?由國泰證券與國立台北大學專家團隊共同合作,專為國內上市櫃企業進行的ESG評級研究,現在投資人也能免費從國泰證券股票快選App一手掌握,目前共有113檔優質企業入選,投資人還可同時搭配基本、技術與籌碼等財務指標,交叉條件篩選出個人心目中的理想投資標的,360度全方位檢視企業的營運發展。
根據彭博社資料指出,截至2021年第1季,全球ESG概念基金規模已達1.38兆美元,與2020年同期0.74兆美元相較,基金規模大幅成長86%,熱烈程度可見一斑。國泰證券表示,近年來隨著全球主要國家政府與企業大力倡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催化全球重視永續議題,投資人也開始意識到個人投資之於社會責任的意義,不只關注企業的財務表現,同時也會考慮企業對永續經營、節能減碳與社會正義等層面的影響,透過投資ESG評等好的公司,督促企業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朝向更友善、包容與盡責的方向前進,形成一個良好的正向循環。
國泰證券說,此次收納在股票快選App題材選股專區的113檔ESG概念股,主要是從與台北大學共同合作的ESG研究報告中,依據SEED(社會、經濟、環境、揭露)四個構面評分,挑選排名在前42.5%、永續評等在BBB投資等級以上的個股標的,評等過程不僅透過數據分析,研究員更會因應企業突發事件進行實地訪查,為企業與投資人搭建ESG議合的橋梁。此次入選的產業前三名,以金融業17家居冠,其次依序為電腦及週邊業的14家與半導體業的10家,未來將持續定期更新,對ESG議題有興趣的投資人不妨多加善用,透過永續投資發揮個人影響力。
國泰證券表示,對ESG議題有興趣的投資人,可免費透過股票快選App的跨邏輯選股服務,同步搭配個人想要關注的企業財務指標,快速找到兼具企業永續概念與營運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還可存為自選股一手掌握市場行情變動,運用個人資金發揮責任投資的影響力。股票快選App 今(2021)年更榮獲國際知名財經雜誌The Asset《財資雜誌》肯定,以滿足客戶服務的中心思維以及透過數位普惠金融的方式實際解決投資人的選股痛點,被評選為Triple A DigitalAwards「最佳行動券商App」,目前已吸引超過90萬人次下載,此次更領先推出「ESG概念股」吸睛,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金融,與投資人及社會共創雙榮。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548901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1-06-28 14:54:08
分享連結:view.php?id=NDU=
刊登時間:2022-04-30 12:48:54
-
2021-03-29 國泰 X 北大「責任投資調查與ESG報告研究」發表會
國泰 X 北大「責任投資調查與ESG報告研究」發表會
國泰期貨、國泰綜合證券與臺北大學企業永續團隊於17日共同舉辦「責任投資調查與ESG報告研究」發表會,此次聚焦「責任投資趨勢」、「如何提升企業ESG評比」兩大議題,深入研究臺灣永續投資、國際上永續議題的發展、企業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努力成果。除了提供各企業與投資人對臺灣企業永續總覽參考,也期待讓國際看見臺灣在責任投資方面的努力與成長。
調查主持人、金融系教授黃啟瑞表示,距離上一次類似報告發布,至今已有六年,期間因為缺乏相關研究,臺灣永續投資情形一直受到嚴重低估。透過這次全面盤查,加上採用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GSIA)的研究方法設計問卷,可更深入剖析臺灣當前國際責任投資的最新進展,同時與國際接軌。
此項調查共邀請99家壽險、產險、投信投顧業者、以及政府基金填答,統計59份回收問卷結果,2020年全臺永續投資總資產金額超過13兆新台幣,永續投資比例近32%,其中以保險業的投資金額最高。此外,並總結臺灣責任投資的發現與結論:
- 永續投資總額揭露比例約為6成,仍有成長空間,鼓勵業者揭露永續資產總額與構成(自操/代操、永續投資方法、永續投資標的)
- 除了負面/排除性選股的責任投資方式外,ESG整合、永續主題投資與財務相關投資方式,可作為台灣未來永續投資有力的發展方向
- 部分企業對永續投資國際倡議的認識不足
- 本研究配合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司治理3.0,透過國際機構的調查方法,旨以統計量化數據,提供國內、國際SRI利害關係人作為評價台灣機構人SRI表現的參考。
- 機構投資人與被投資公司議合之情形尚不普遍
商學院院長池祥麟則指出,藉由臺北大學企業永續評比SEED (社會、經濟、環境、揭露) 準則,根據四大產業-電子業、金融業、製造業及服務業進行分析,發現⾦融業、電⼦業整體⽽⾔表現較佳,與國際評比趨勢⼀致,⾦融業主要受到較嚴謹法規的管制,⽽且競爭最為激烈,需要思維如何從ESG表現頂尖群中突圍;電⼦業則是受到國際客⼾供應鏈的要求評比相對較高;而製造業與服務業表現相對較差,建議相關企業見賢思齊,努力提升與發揮其環境、社會影響力。
最後也提到可持續經營的道路上,⼀個⼈可以走的很快,但⼀群⼈可以走得更遠,國際ESG趨勢台灣不能缺席!未來國際ESG趨勢會聚焦環境,例如:淨零碳排、面對極端氣候 (例如:德州暴風雪、蒙古沙塵暴) 氣候變遷管理機制、缺水的風險管理、生物多樣性流失等議題,臺北大學永續團隊將持續結合學術理論與實務特色 (與世界主流之永續績效評選準則趨勢同步),精進其企業永續評鑑內容,致力於提供資本市場公正、客觀且涵蓋範圍最廣之ESG評比,發揮對於我國資本市場的正面影響力。
附件:透過ESG評比與分析提升我國企業ESG表現、企業永續投資SRI—從世界看台灣
刊登時間:2021-03-29 23:11:46
分享連結:view.php?id=NDQ=
刊登時間:2022-04-30 12:48:16
-
2019-07-01 暑期課程訊息
暑期課程訊息
課程說明:
本課程概述環境衝擊的現代指標──「環境足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s),以及減少足跡和實現永續的方法,環境足跡評估工具可以用於設計與規劃工業和商業流程,使之達到最適狀態。環境足跡也常被稱為「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s)。
本課程有以下四個部分:
【Part 1. 簡介環境衝擊和互動關係,以及循環經濟原理】
本部分將介紹以下主題,並從環境污染以及自然資源耗竭主要議題和問題開始討論。重點會放在為了減少資源開採和廢棄物排放,資源循環利用和產品/副產品的再利用,以及循環經濟原則和策略的執行。
本部分亦會談到永續性和永續發展的定義,並介紹生命週期思維和生命週期分析(LCA)的基本原理,以區分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總體影響。此部分包括環境表現策略地圖 – 這是一個允許視覺化並同時最適化人類活動的環境和經濟績效指標的概念,人類活動包括工業及商業活動。
本部分將總結衡量環境衝擊的重要原則和指標。【Part 2. 環境足跡:介紹、定義與執行】
本部分將更詳細地介紹關鍵的環境足跡(key footprints),這些關鍵足跡對於評估和改變工業、商業和社會系統在環境影響和永續方面的表現非常重要,這些指標包括溫室氣體(GHG)、水足跡、氮足跡、及其他。此部分將總結減少足跡的可能措施及其自由度。
在此內容,本部分將概述全球能源和水流量,包括(從消費面衡量的、國際貿易商品內含的)虛擬水足跡和虛擬溫室氣體足跡(Virtual Water and Virtual GHG Footprints)的流量。【Part 3. 節能與最小化溫室氣體及霧霾足跡的方法】
本部分將以案例討論開始,這些案例將說明節能的一致性策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霧霾足跡之工具的效益。本部分將解釋流程整合原則,清楚地顯示資源/廢棄物的層級性以及再生能源作為減少環境足跡之工具是協調一致的。接下來是同時減少足跡和資源使用的熱整合(Heat Integration)和夾點分析(Pinch Analysis)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這些技術包括數據萃取(Data Extraction)、熱回收標的(Heat Recovery Targeting)、熱交流網路之設計(Design of Heat Exchange Networks)、耗能流程的整合(Integration of energy-intensive processes)、熱整合(Total Site Heat Integration)、高階流程整合技術(Advanced Process Integration Techniques) 和能量存儲方法,以提高節能效果。【Part 4. 水足跡的減少:水-能源-溫室氣體的關係】
本部分將介紹水資源整合和相關的考慮因素。首先是關於用水的數據萃取(Data Extraction)、水資源網路設計、水質問題和影響的討論、水夾點分析(Water Pinch Analysis)、水資源系統分析、最大可能的水資源回收標的、水再利用網絡的設計。本部分將進一步討論以下技術:用於「節水標的」的Source/Sink Composite Curves方法、Water Pinch的重要性、成本有效的最小水資源網路(Cost Effective Minimum Water Networks)。
此外,本部分將考慮工業區的水與能源關係,提供以此關係作為節能/節水協調機制的案例研究。前往連結:環境足跡暑期課程
刊登時間:2022-04-11 15:30:25
-
2019-04-19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締約 共同推動災防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締約 共同推動災防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於2019年4月19日簽署合作協議書,雙方未來將共同進行災害風險評估、防災調適、國土防災韌性等相關研究,災防中心也將開放學生實習,並協助相關課程規劃,深化災害防治教育。
根據合約內容,未來雙方合作項目將包括:
(一)共同進行災害風險評估、防災調適、國土防災韌性相關研究,進行永續發展與國土防災特色研究及人才培育實務工作。
(二)協助NCDR進行相關災害風險評估工作推動及專業諮詢,並參與特定議題之災害風險評估研發工作,所需經費可由甲方提供。
(三)NCDR提供其災害資訊、氣候變遷服務產品予本校進行相關災害風險評估相關研究之用。
(四)合聘人員,共同開設氣候變遷與防災調適相關課程。
(五)接受本校推薦之學生從事見習及實習。
臺北大學除原有系所外,2012年成立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聚集校內資源環境與城市治理、災害風險管理、產業發展變遷等跨領域專長教師共同投入,也開設相關領域學分學程,並開放臺北聯大學生選修,全面深耕災防教育,此次與災防中心結盟,更可望強化實務鏈結,擴大教育影響力。
刊登時間:2022-04-11 15:16:11
-
2019-04-19 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習營工作坊-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活動消息轉知
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習營工作坊-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活動消息轉知
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
課程說明
2018年10月IPCC特別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暖化已高出前工業革命水準約1.0°C,若以當前暖化速率持續下去的話,全球暖化現象預估2030年至2052年間將達到1.5°C,地球持續性的增溫將造成長期衝擊,而此衝擊範圍不僅影響生態系統,更改變既有人類社群與經濟生活的樣態,進而成為政治治理與經濟生產活動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為增進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之學術工作者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有更多的學術探討與交流,本課程邀請氣候變遷領域之專家學者,透過跨學科的課程,講授氣候變遷下所涉及的自然環境、經濟與社群治理意涵,以及它們為不同組織與社群所帶來的風險,並以治理的概念為核心聚焦在社會組織的回應上,講授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涵蓋當前最新知識與國際觀察、韌性導向與跨界風險治理、災害防救與公民科學,將帶給您最精彩的內容與討論。
宣傳對象
氣候變遷、災害防救、環境風險等領域已取得資格之博士候選人、具有博士學位之學術工作者,皆鼓勵報名!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聯絡人資訊
業務承辦:陳慧穎專員
聯絡電話:02-2351-1099 分機314
電子郵件:chy314@ntu.edu.tw業務承辦:杜美慧專員
聯絡電話:02-2351-1099 分機313
電子郵件:meihueidu@ntu.edu.tw
詳細活動資訊詳如附件1
刊登時間:2022-04-11 15:13:06
附件:附件1
-
2019-02-21 本校全變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環境與可持續學部推動合作研究再邁進一步!
本校全變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環境與可持續學部推動合作研究再邁進一步!
國立臺北大學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在2月21日於國立臺北大學舉辦研究合作聯合工作坊Joint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City and Renewable Energy”,經過一整天熱烈研討,具體敲定兩校未來合作研究主題及研究人員陣容,成果豐碩,預計今年內就能有初步研究成果產出。
本場聯合工作坊,由香港科技大學環境與可持續學部部長Prof. Jimmy Fung帶領該校公共政策學部副教授Masaru Yarime及環境與可持續學部助理教授Zhongming Lu來訪,本校則由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李叢禎主任、黃書禮特聘教授及其他多位老師與會。會議分別就「空氣品質及資料應用」、「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永續都市」等三大主題進行研討交流;三位來訪學者及本校刻正進行相關研究之教師,包括程智男副教授、顧嘉安助理教授及陳思先助理教授等,都報告了各自的研究構想,而後針對相應議題的可行合作方式進行交流。經過一整天的熱烈討論,成功激盪出許多想法,並訂下合作研究的期程。
本校向以人文社會領域見長,而香港科技大學則著重於自然科學且為亞洲頂尖大學,兩校基於資源互補而自2012年起開啟雙邊合作,並敲定以「全球變遷、永續科學」領域為合作主軸。歷經多年努力,雙方逐漸在許多面向展現合作成果並持續謀求深化:包括兩校自2014年起合作辦理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暑期課程,五年來累計共有近200名學生參加,尤其近二年陸續又有耶魯新加坡學院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加入,已使本暑期課程成為本校重要特色。2018年,兩校簽訂了學生交換計畫協議,並自2019年起每學期將各提供三名交換學生名額,使雙邊合作更進一層;未來還有可能邀該校教師至本校講授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領域相關課程,匯聚兩校教學能量。而在21日舉辦的工作坊,雙方又就可行之合作議題擬具三大主題,並訂定時程,啟動後續的研究合作,期盼不久後的將來能呈現初步成果,為雙方合作再展新頁。
刊登時間:2022-04-11 14:46:37
活動公告
-
2022-06-14 Asia Fund Standardization Forum (AFSF) 2022
Asia Fund Standardization Forum (AFSF) 2022
-
2021-11-08 第4屆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 一起邁向「淨零排放未來」
第4屆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 一起邁向「淨零排放未來」
2021第四屆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將於11月份隆重登場,今年以” Towards a Net-Zero Future”為主題,由永續發展目標聯盟總策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英國標準協會、中鼎教育基金會、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基金會、MSCI明晟、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共同主辦。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論壇活動,凝聚各界共識並激發想像,一同找出邁向「淨零排放未來」的路徑!
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控制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應對氣候緊急狀況,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並宣告其「淨零排放/碳中和」承諾。歐、美、中、日、韓等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相繼宣布將在2050或2060年達成淨零排放。據英國能源與氣候情報部門統計,全球2,000大上市公司中約有五分之一已做出淨零排放承諾。歐盟將於2023年啟動在歐盟境內產製或是進口產品申報碳含量及2026年開徵碳關稅,其所引發的碳定價效應將是各國及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說明邁向淨零排放或碳中和對企業來說不僅是盡善環境面向的社會責任,更是永續經營的重要策略方向。
惟要達至「淨零排放」牽涉甚廣,除了減碳、能源轉型,也關係到科技創新以及社會公平正義等層面,另外除了會影響產業利益,也會對你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造成巨大改變。本次主視覺使用常被視為環境友善的代表顏色的綠色做為基調色彩,並以不可能的圖形(Impossible object)為主軸視覺。藉由其須透過人類視覺轉化才能由二維圖形的投射到三維現實世界的特性,帶出「淨零排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絕對需要透過各界跨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轉化實現的目標願景。
2021 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規劃將於11月10日至11月18日舉行,GCSA全球永續獎、TCSA台灣永續獎聯合頒獎典禮將於11月17日隆重舉辦,論壇內容及相關資相關資訊將在論壇官方網站、 Instagram 及基金會臉書粉絲頁陸續公布。
時間:2021/11/10-18
實體論壇及頒獎地點:台北圓山大飯店10F&12F
報名連結:https://taise.neticrm.tw/zh-hant/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05
- 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tw.globalcsforum.com
- 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Instagram︰gcsf_tw
-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Facebook︰facebook.com/taise.org
聯絡人:陳華偉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 66410
刊登時間:2022-04-30 13:00:07
附件:附件1
-
2021-05-06 2021年環境與資源經濟論壇暨專題演講
2021年環境與資源經濟論壇暨專題演講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AjyxSg8gWHdSYH38jz1zTbnVC-KLXhTL1YU-igIcAHCbWQ/viewform
講座: 多國投入產出分析在環境與資源經濟之應用
演講者: 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林師模 教授
時間: 2021年5月6日(四) 19:00
地點: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北門校區 第二演講廳
詳細活動資訊詳如附件及報名網址
刊登時間:2022-04-30 13:00:15
附件:活動海報
-
2019-04-19 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習營工作坊-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活動消息轉知
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習營工作坊-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活動消息轉知
氣候變遷的人文面向
課程說明
2018年10月IPCC特別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暖化已高出前工業革命水準約1.0°C,若以當前暖化速率持續下去的話,全球暖化現象預估2030年至2052年間將達到1.5°C,地球持續性的增溫將造成長期衝擊,而此衝擊範圍不僅影響生態系統,更改變既有人類社群與經濟生活的樣態,進而成為政治治理與經濟生產活動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為增進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之學術工作者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有更多的學術探討與交流,本課程邀請氣候變遷領域之專家學者,透過跨學科的課程,講授氣候變遷下所涉及的自然環境、經濟與社群治理意涵,以及它們為不同組織與社群所帶來的風險,並以治理的概念為核心聚焦在社會組織的回應上,講授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涵蓋當前最新知識與國際觀察、韌性導向與跨界風險治理、災害防救與公民科學,將帶給您最精彩的內容與討論。
宣傳對象
氣候變遷、災害防救、環境風險等領域已取得資格之博士候選人、具有博士學位之學術工作者,皆鼓勵報名!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聯絡人資訊
業務承辦:陳慧穎專員
聯絡電話:02-2351-1099 分機314
電子郵件:chy314@ntu.edu.tw業務承辦:杜美慧專員
聯絡電話:02-2351-1099 分機313
電子郵件:meihueidu@ntu.edu.tw
詳細活動資訊詳如附件1
刊登時間:2022-04-30 13:00:22
-
2019-02-11 香港科大-臺北大學2019 第六屆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 暑期課程招生公告
香港科大-臺北大學2019 第六屆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 暑期課程招生公告
課程地點:
日期:
香港-廣州-臺灣(上課+實地訪查)
2019年6月27日(四)~7月19日(五)
2019 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為臺北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的暑期課程,預定招收共50名來自本校、香港科技大學、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 College)之大學部學生,主題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全程英語講授,參與學員完成課程後可獲香港科技大學授予之4學分正式成績單。
- 課程說明會:2月19日(星期二)及2月21日(星期四)中午12:00說明課程規劃及回答相關問題,歡迎有興趣報名的同學踴躍參加 (說明會地點及詳細資訊將於寒假公告,請留意國際事務處網頁) 。
- 報名:即日起至2019年2月25日(星期一)截止
- 面試日期:2019年3月5日(星期二)(時間及細節,請於報名後留意e-mail通知)
- 公布錄取名單:預定2019年3月6日(星期三)公告。
- 入選學生須於2019年3月14日(星期四)前持通知單至本校出納組繳交報名費新台幣20,000元整,並於2019年3月20日(星期三)前上網提交香港科技大學外籍交換生學生申請(需在學成績單、英文科學測成績證明、護照影本,請提前預備)
- 報名資格:本校大學部學生,不限科系;英文能力須符合香港科技大學要求(參閱https://join.ust.hk/admissions/visiting/)或指考英文科成績達頂標、多益880分、GEPT中高級以上。
- 名額:預計招收本校大學部學生最多20名。
- 費用:除報名費20,000外,錄取者尚需自行負擔香港學生簽證費(港幣500元)及往返台灣香港之機票費用(預估約台幣10,000元)。
- 補助:順利完成課程且成績表現優異者,依成績補助部分費用;家境清寒者將專案補助。
- 檢附資料:中英文履歷、成績單、學測英文科成績單或其他英文能力證明。
- 報名流程:請至https://goo.gl/forms/s1XMZN51AsCHd2kO2填寫表單,提交並收到表單回條之後,依指示將需檢附之資料附寄至報名信箱。
- 如有疑義請洽國際事務處林小姐,電話02-86741111分機68013。
- 課程相關介紹將隨籌備進度陸續公告於香港科大網站http://www.gcp.ust.hk/,敬請隨時留意。
刊登時間:2022-04-30 13:00:30